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23:20:34  浏览:90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国家教委 国家体委 卫生部 国


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国家教委 国家体委 卫生部 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财政部联合发出的《关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和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开展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
掌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战略及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地指导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及民族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根据各民族人口数量、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及体育卫生现状,原则上决定在1985年确定的好、中、差三片基础上选择省会及1985年定为经济、地理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即边远山区片)进行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按照1985年少数民族调查规模,在部分省对相应的少
数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东乡族、纳西族、柯尔克孜族、土族、羌族、撒拉族)学生进行调查,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是否进行调查,由有关
省、自治区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统筹安排。
普通大、中、小学校的7-22岁学生为调查对象(少数民族19-22岁大学生是否列为调查对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三、观测点校的确定与样本构成
1、观测点校的确定
汉族及各少数民族大、中、小学观测点的确定,原则上应尽量延用1985年调研观测点校,有调整时必须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办公室。
2、抽样方法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首先确定监测点校,再以年级分层,以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构成监测样本。
3、样本构成及分组
(1)样本构成
调研样本分体检样本和体测样本。
体检样本:由随机整群抽取的教学班全体学生构成。
体测样本:在体检样本中筛选正常学生构成(正常学生定义同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
观测点校在随机整群抽样时,所抽取的班级数以能满足最低体测样本数为限。
(2)样本分组
汉族学生:7-22岁,区别城、乡、男、女四类,每岁一组,共64个年龄组。
蒙、回、维、壮、朝五个少数民族学生:7-18岁分城、乡、男、女四类,每岁一组,19-22岁(是否列为调查对象可以自行确定)合并为一组,共52个年龄组。
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分男、女两类,7-18岁,每岁一组,19-22岁(是否列为调查对象可以自行确定)合并为一组,共26个年龄组。
(3)样本含量(体测样本)
汉族学生:省会片每个年龄组样本含量为100人,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总含量6400人;边远山区片每个年龄组样本含量为50人,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总含量3200人。
少数民族学生:蒙、回、维、壮、朝五个少数民族,每个年龄组样本含量均为100人,每个民族样本总含量为5200人;其他22个少数民族,每个年龄组样本含量均为100人,各民族样本总含量为2600人。
四、调查项目(见附表)
调查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必测项目各省必须按规定要求完成,选择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由选用,不做统一要求。
五、调研管理
1、组织领导
由国家教委牵头,会同国家体委、卫生部、国家民委、国家科委,共同组成“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聘请有关专家组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负责调研的业务工作,并对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调研工作进行业务领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以上办法建立相应机构,并负责组建检测队,开展本地区调研工作。
观测点校在主管校长领导下,吸收有关人员组成点校调研工作组,配合检测队完成本校调研任务。
2、检测队组建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1985、1991年两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检测队基础上,稳定人员、组织培训,建立检测队,完成检测任务。
3、实施安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从即日起开始各项调研准备工作。
今年第四季度召开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研讨会,对调研工作进行部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在明年4月以前,对检测队员进行一次强化培训。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采用统一检测卡片,由各省按统一规格自行印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995年3月至7月底以前完成现场调查。
检测数据实行计算机管理,使用全国统一管理软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统一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于10月前上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10月对数据录入软盘进行统一的检查验收。
4、经费筹措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研经费由地方财政解决,全国调研活动经费多方筹集解决。
5、仪器
按照1985、1991年全国调研(监测)统一规定的仪器设备,根据本次调研工作实际需要适当补充。
六、未尽事宜
本方案未尽事宜由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完善。
附:附表
------------------------------------
| 小 学 | 中 学 | 大 学
必 测 项 目 | | |
|(7-12岁)|(13-18岁)|(19-22岁)
----------|-------|--------|--------
身 高 | △ | △ | △
----------|-------|--------|--------
体 重 | △ | △ | △
----------|-------|--------|--------
胸 围 | △ | △ | △
----------|-------|--------|--------
肺 活 量 | △ | △ | △
----------|-------|--------|--------
血 压 | △ | △ | △
----------|-------------------------
月经初潮 | 9—18岁
----------|-------------------------
首次遗精 | 11—18岁
----------|-------------------------
50米跑 | △ | △ | △
----------|-------|--------|--------
立定跳远 | △ | △ | △
----------|-------|--------|--------
斜身引体(男) | △ | |
----------|-------|--------|--------
引体向上(男) | | △ | △
----------|-------|--------|--------
一分钟仰卧起坐(女)| △ | △ | △
----------|-------|--------|--------
50米×8往返跑 | △ | |
----------|-------|--------|--------
800米跑(女) | | △ | △
----------|-------|--------|--------
1000米跑(男) | | △ | △
----------|-------|--------|--------

立位体前屈 | △ | △ | △
----------|-------|--------|--------
健康体检 | △ | △ | △
----------|-------|--------|--------
视 力 | △ | △ | △
----------|-------------------------
龋 齿 | 7、9、12、14、17岁
----------|-------------------------
血红蛋白 | 7、9、12、14、17岁
----------|-------------------------
坐 高 | △ | △ | △
----------|-------|--------|--------
肩 宽 | △ | △ | △
----------|-------|--------|--------
骨 盆 宽 | △ | △ | △
----------|-------|--------|--------
皮脂厚度 | △ | △ | △
----------|-------|--------|--------
脉 搏 | △ | △ | △
----------|-------|--------|--------
蛔虫卵 | △ | △ | △
------------------------------------



1994年9月2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渔业统计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渔业统计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办渔【2010】56号


  为规范渔业统计工作行为,加强渔业统计监督,提高渔业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渔业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依据《渔业统计工作规定》,我部制定了《渔业统计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八日



渔业统计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渔业统计工作行为,加强渔业统计监督,提高渔业统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渔业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依据《渔业统计工作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的考核适用本办法。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 农业部渔业局负责考核工作的统一部署,由农业部渔业局和中国水产学会有关人员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

  第四条 考核内容包括:

  (一)渔业统计条件保障情况;

  (二)渔业统计制度建设情况;

  (三)数据采集、监督培训等渔业统计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四)渔业统计报表、统计分析报送工作开展情况;

  (五)渔业统计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第五条 考核分为A、B两组。A组为承担月报任务的2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B组为其余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第六条 考核分为客观记分和主观评分。客观记分主要考核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渔业统计工作,工作达到规定要求得分,否则不得分;主观评分主要考核统计分析、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质量,经考核工作组评审后推荐至中国渔业报等刊物发表后即得分。A组满分100分,其中:客观分87分,主观分13分;B组满分56分,其中:客观分43分,主观分11分。

  第七条 考核材料与报送时限:

  (一)渔业统计报表和渔业经济形势分析材料,按《渔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时限和要求报送;

  (二)渔业统计工作条件保障、制度建设、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等相关总结和证明材料,下年3月底前以正式文件报送农业部渔业局,同时抄送中国水产学会;

  (三)考核工作组随机抽取乡(镇)和村渔业统计资料原始记录,相关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将原始记录复印件,于下年3月底前随本条第二款所需文件同时报送农业部渔业局,同时抄送中国水产学会。

  第八条 考核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于工作需要,延伸包括下年开展的上年渔业统计年报数据汇总工作。

  第九条 农业部渔业局不定期组织开展渔业统计工作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弄虚作假、不如实提供考核材料的单位,将视情节在年度考核总分中扣除5—10分。

  第十条 条件保障考核(10分)。设置或指定渔业统计机构(1分),明确分管渔业统计工作的负责人(1分),配备专职或兼职渔业统计人员(2分);保持统计队伍稳定(1分),统计人员变动交接符合程序(1分),定期对“全国渔业统计人员与专家库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更新(1分);定期对辖区内渔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1分);将4序稳定。计人员计工作顺利组织实施的相关渔业统计制度。渔业统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部门财政预算(2分)。

  第十一条 制度建设考核(6分)。制定本辖区乡(镇)、村两级渔业统计数据调查工作方案(2分),建立本辖区主要渔业统计数据质量审核制度(2分)、渔业统计工作考核制度(1分)、渔业统计资料保存制度(1分)。

  第十二条 日常工作考核(12分)。对上年度渔业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制定本年度渔业统计工作计划(1分),经考核工作组评审后推荐至中国渔业报等刊物发表(1分);组织开展辖区内渔业统计工作监督检查(2分);按《渔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程序进行数据收集、处理、报送(5分);保存渔业统计资料,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健全、统一(3分)。

  第十三条 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材料考核(A组72分,B组28分)

  (一)月报报送工作(A组,每次4 分,共10 次40分)

按《渔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时限报送(1分),报表内容完整(1分),表内、表间关系平衡,数据无错误(1分),指标数据同比增减幅度超过5%有相应文字说明(1分)。

  (二)半年报报送工作(8分)

  按《渔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时限报送(2分),报表内容完整(2分),表内、表间关系平衡,数据无错误(2分),指标数据同比增减幅度超过5%有相应文字说明(2分)。

  (三)年报报送工作考核(16分)

  按《渔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时限报送(2分),报表符合渔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指标口径、计算单位、计算方法和编制程序,报表内容完整(2分),表内、表间关系平衡,数据无错误(2分),指标数据同比增减幅度超过5%有相应文字说明(2分),对全年主要渔业统计数据进行合理预计(3分),严格执行下核一级制度(5分)。

  (四)统计分析材料考核(A组8分;B组4分)

  按规定时限上报季度、半年和年度渔业经济形势分析材料(每篇1分),经考核工作组评审后推荐至中国渔业报等刊物发表(每篇1 分)。

  第十四条 根据考核分数高低,A组和B组分别设考核优秀奖5名和2名。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及其渔业统计工作人员进行表彰。

  第十五条 考核结果将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布,并将作为下一年度农业部渔业统计工作经费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渔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也谈青少年犯罪及预防

李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然而,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明显增多。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迫切任务。这项任务需要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机制,而司法机关恰恰处于该防控机制的关键位置,这使我们不得不对未成年人犯罪引起注意并加以研究。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主观原因

  从主观上讲,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不能正确观察社会、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并具有强烈的冲动性,教育引导的不当,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其特点主要有:犯罪人年龄偏小,呈现低龄化趋向;多是出于享乐、精神空虚而实施犯罪,且多采用结伙犯罪形式;犯罪时缺少预谋,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往往不计后果;少女犯罪率上升;罪犯改造难度较大,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上升 。

2、客观原因  

(1)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加上社会上请客送礼、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对社会产生怀疑和矛盾心理,失去了是非观念,甚至对正确的东西也持怀疑态度。

(2)外来腐朽思想和文化的腐蚀。

  随着对外开放及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也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不良影响。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吸收能力强,而批判、辨别能力差,容易把坏的当成好的去仿效和追求。加上社会及家庭缺乏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为追求物质精神享受而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3)就业不足,使无可事事的青少年有时间去违法犯罪。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促使青少年成熟的比较早,有些人在十五、六岁就具有了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要求。他们成熟之后,在生活上、思想上就有了独立的愿望。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周围的人尊重他、理解他,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就业除经济意义之外,还反映出他们一种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个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生活的困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到自己正当权利没有得到正当保障,产生反抗心理。

(4)家庭的因素。

  古人云: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一语道破了父母爱护子女的方式。培养子女,不单是提供让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的物质养料,更重要的是要为其提供成长过程的精神营养。教育子女应向子女传授社会知识,灌输道德观念,教孩子从小就懂得如何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儿童的行为。有的父母一味地娇宠溺爱,使孩子视父母的辛劳和给他(她)的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从未去体会他人的艰辛和辛劳,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性。这种人贪婪、自私、任性、脾气暴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好象这个世界都要围着他(她)转,从来不肯为他人奉献一点爱心。
  还有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严。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且对孩子怀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同时又不知如何去引导,爱变得畸形,只重管束、过度施压,甚至常常棍棒相加,孩子内心压抑、苦闷,为逃避家长的施压,孩子学会说谎;为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孩子会逃离家庭结交坏人。甚至还出现由于父母要求过高,把自己不切实际的理想强迫孩子去实现,以至于孩子不堪忍受而反过来杀害父母的惨案。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逼使孩子精神崩溃,从而做出残无人道的疯狂行为。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的精神空间处于窒息状态,即使没有棍棒施加在肉体上,但在精神上早已被"杀死"。
  一般来说,溺爱放任和粗暴打骂可能是我国父母管教子女的两种最普通的方式。在我国家庭中,父母单方面的要求子女的较多,却又未能以身作则;重视子女的物质生活,却未能顾及子女的心理需要;以打骂方式要求子女服从,却未能很好的与子女沟通;凡事要求子女循规蹈矩,却未能给予信任与支持;只懂施行权威式命令,却不给予自主的空间等。这种既溺爱放任又粗暴打骂的家庭环境,成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5)学校的原因。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存在一定的问题,非但没有完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而且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只注重基础知识、知识的教育,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缺乏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的教育,缺少根据青少年特点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二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甚至不愿管理;三是个别教师由于素质较低,教育时不顾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任意伤害其自尊心,甚至打骂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四是所起表率作用不够,一方面要求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另一方面又不能及时处理善后事宜。

(6)社会的原因。

  整个社会没有形成一种关心爱护青少年、制止青少年犯罪,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好风气,很多人不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去理解其思想行为的表现,以一种大压小的态度对待青少年,或者视青少年为弱者,作为欺负和利用的对象。对失足青少年更是采取了歧视的态度,甚至不愿给其从新做人的机会,在就业、入学方面设置了重重障碍,使失足青少年再度滑向犯罪的边缘。

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针对上述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症下药。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社会方面的预防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惩治司法腐败现象,严肃法纪,在社会中树立法制权威,增强其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同时,大力整治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特别是对毒害青少年严重的"黄、赌、毒"要实行长期的专项斗争,逐步清除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舆论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公德教育,树立新的社会风气,形成一股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强大社会心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