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1:47:42  浏览:84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城港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防城港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防城港市地下管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整合和利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确保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的有序进行和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和信息档案等管理活动(海域的地下管线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下管线,是指建设于城市地下的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有线电视及其他用途的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实行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市地下管线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城市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对其所有的城市地下管线安全负责,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应急预案,保证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管线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管线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备案、档案的监督管理工作。

水务、交通、公安、国土、公路、人防、地下管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等经济管理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

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负责本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保管以及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破坏地下管线设施,并有权对上述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七条 政府鼓励和支持地下管线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管线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提倡管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八条 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对各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作出综合安排。规划需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应统一规划,统筹设计安排地下管线敷设的位置。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需控制在规划的对应管线位置范围内,不得占用其他管线位置。

第十一条 各类地下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需综合规划,并按照下列原则实施:

(一)地下管线的走向宜平行于规划道路中心线,并与地下隐蔽性工程相协调,避免交叉和互相干扰;

(二)同类管线原则上合并建设,架空线路应当逐步进入地下进行建设;

(三)新建管线避让已建成的管线,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非主要管线避让主要管线,小管道避让大管道,压力管道避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的管道避让不宜弯曲的管道;

(四)地下管线埋设的深度和各类管线的水平间距、垂直间距以及与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间距,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工程,按规定向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需到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查明该地段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并向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无资料或者资料不符现状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告知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明未建档管线的性质、权属的,明令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补建档案资料。

第十四条 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管线建设单位应委托具备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放线后,经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检测无误,方可由建设单位组建施工队进行施工。

第十五条 城市地下管线覆土前,管线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竣工测量。经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复检无误,方可覆土。

第十六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建设单位向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验收,并组织管线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相关单位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七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管线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含竣工测量成果,竣工测量成果应当包括1:500带状城市地形图、管线图和成果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时,应当查验工程档案认可文件。

第十八条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未建档的地下管线,管线建设单位应告知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未建档管线的产权单位。未建档管线的产权单位应当按规定测定未建档管线的坐标、标高、走向和尺寸等信息,并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报送。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测量工作或拒不履行测量义务的,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可以委托具有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代为测量,测量费用及由此造成的损失由管线产权单位承担。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九条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的编制和协调工作。

第二十条 依附于道路的各种地下管线建设应当与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相协调,与道路同步建设。年度道路建设计划应当提前公布。道路建设计划有调整的,应当及时公告,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或者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地下管线建设计划进行相应调整。

不依附于道路的地下管线应当分别纳入相关项目建设计划,配套建设。

第二十一条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拟开挖道路新建、迁移或者变更、废弃管线的,应当在每年的3月和9月,向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本单位下一个半年管线建设计划申请。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申请截止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汇总编制地下管线建设计划,并告知申请单位。如果由于管线被损坏或由于隐患马上需进行迁移的,可在告知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后,办理批准手续的同时着手进行迁移。

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按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地下管线建设计划进行建设。

第二十二条 建设城市地下管线时需要占用或者开挖道路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到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开挖敷设城市地下管线。地下管线建设和施工单位可采取顶管或其他方式解决;因特殊情况确需开挖道路敷设城市地下管线的,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建设城市地下管线需要占用绿地、河道等的,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三条 城市道路与城市地下管线同步建设的,管线建设应服从城市道路建设进度需要。道路建设单位统筹管理道路工程和管线工程,合理安排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期,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向道路设计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事先通知管线产权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三)督促和检查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四)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确无条件同步建设的,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可以缓建地下管线工程,但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预留地下管线管位。

第二十四条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向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督促和检查测绘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地下管线工程的资料收集和归档工作。

地下管线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与地方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地下管线的勘察、设计,并参与地下管线工程验收工作。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批准的时间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设置管线标志,并提供合格的管线竣工图。

地下管线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地下管线隐蔽工程进行监理,并做好管位的监理记录。

第二十五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前需按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地下管线工程,可以与道路工程一并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开工前,需到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办理建档手续并签订地下管线档案移交责任书。

第二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和整治道路需迁移、改建地下管线的,道路建设单位应及时通知有关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要无条件服从。如原已下地的管线已办理完善手续并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的,道路建设单位可按当地的迁移成本对其进行合理的补偿,并告知迁移或者改建的设计要求,由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负责迁移或者改建,并与道路工程同步施工建设;否则一律不予补偿,迁移或改建的费用由管线产权、管理单位自行负责。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变动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应当按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八条 地下管线工程需临时使用土地或者拆迁房屋的,管线建设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涉及绿化、消防、军用设施、测量标志、河道、桥梁、文物等方面的,管线建设单位需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九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或其他工程施工涉及原有地下管线或者设施埋设位置不明时,应及时与相关管线单位联系,采用可靠方法进行探测,掌握实际情况,待有关各方签订安全施工协议后方可施工。可能对其他管线或者市政、绿化、建筑物及构筑物等设施造成影响的,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派员到场监督。如有损坏,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止施工,通知有关单位进行抢修,并做好记录。发生费用由相关责任单位承担。

第三十条 地下管线工程施工或者其他需要涉及地下管线的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标牌,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施工提示牌、警示标志牌、反光锥筒、警戒带等安全防护设施。施工标牌上应当标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期限和联系电话等内容。

第三十一条 由地下管线建设单位组织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在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城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下,进行管线工程竣工验收。管线建设单位需将管线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情况报告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 政府鼓励采用综合管廊等建设方式建设地下管线,提高地下空间利用效率。

政府鼓励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采用各类先进技术对地下管线进行标识、定位、探测和管理。

第四章 维护管理

第三十三条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对地下管线的维护管理,并定期组织对地下管线维护管理专项检查,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及养护作业单位应当给予配合。

地下管线应当纳入市政公共设施实施统一综合管理,提高地下管线维护质量和运行安全水平。

第三十四条 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地下管线安全应急处置综合预案。

各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报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对所属地下管线及其设施的安全运行负责,加强日常巡查与维护,保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安全。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破损、老化、缺失的,应当及时修复;地下管线维护维修过程中涉及到公共利益影响区域性的停水、停电、停气和通讯中断的,应当提前在各类媒体上公告。

第三十六条 地下管线发生故障需要挖掘道路进行紧急抢修的,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可先行施工,做好记录,同时向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在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批准手续。如遇节假日,补办手续可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

第三十七条 因地下管线工程挖掘道路的,管线建设单位需依法向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挖掘修复费和押金,由管线建设单位负责对道路进行修复。道路修复质量不得低于该段道路原有的技术标准,待道路修复并经验收合格后,根据实际挖掘情况退还押金。

第三十八条 管线产权、管理单位不得擅自迁移、变更或者废弃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或者废弃的,必须经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废弃的管线应当拆除,不能拆除的管线应当将管道及其检查井封填。

第三十九条 在地下管线用地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压占地下管线进行建设;

(二)损坏、占用、挪移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管线设施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倾倒污水、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五)堆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质;

(六)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七)其他危及地下管线安全的行为。

第五章 档案信息管理

第四十条 市市政、建设规划等部门应当将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

第四十一条 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市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市测绘主管部门负责提供并及时更新。

第四十二条 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地下管线信息标准和要求,建立和维护各自的子信息系统,并纳入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第四十三条 地下管线工程实行工程档案预验收制度,在地下管线档案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第四十四条 管线建设单位应在新建、改建、扩建的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三个月内,按照有关规定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有关档案资料及其电子文件。

地下管线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需配合建设单位收集、整理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

第四十五条 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原有地下管线已形成的专业管线现状图、竣工图、竣工测量成果及其电子文件。对已建成而未有档案资料记录的地下管线,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负责查明管线现状。

测量成果及其电子文件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移交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十六条 地下管线迁移、变更或者废弃的,管线产权、管理单位应当将迁移、变更、废弃部分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自管线迁移、变更、废弃之日起三十日内,将修改后的专业图及有关档案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第四十七条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及产权、管理单位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报送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涂改、伪造。

由于地下管线比较复杂、并时时更新,在提交资料时,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和管线单位双方应共同到管线现场核实,双方签字为据。

第四十八条 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每两年一次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本市地下管线普查实施方案,编制管线普查工作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市政、管线产权、管理单位等有关单位对已有的地下管线开展普查和补测补绘工作,各单位应当给予配合。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应当在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纳入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第四十九条 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当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利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提供便利。

城市地下管线相关信息数据属于基础测绘成果的或者属于国家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应当无偿提供。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产权、管理单位查阅本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不得收取查询费用。

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查阅、利用信息系统,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查阅、利用信息系统中非本专业管线信息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管线建设单位未经测绘测量将地下管线工程覆土的,由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地下管线工程建设的,由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违法建设的地下管线设施,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需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但未经其审批同意,擅自占用、挖掘道路而影响交通安全,造成发生交通事故或交通堵塞的,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予以处罚。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设计单位为没有取得或不按照规划审批手续的地下管线建设工程提供施工图设计文件的;

(二)施工单位为未取得或违反规划许可手续的地下管线建设工程进行施工的;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未按规定在道路施工现场周围设置施工提示牌、警示标志牌、反光锥筒、警戒带、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的,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可处于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应当予以赔偿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管线产权、管理未及时对设在城市道路上破损、老化、缺失的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维护维修,未能保持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完好、安全的,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修复和整改,并可处于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地下管线产权、管理单位挖掘城市道路紧急抢修地下管线,不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的,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办手续,逾期不办的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危及地下管线安全的,由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除分别按各类管线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影响公共利益造成区域性停水、停电、停气和通讯中断的,要向媒体公开承诺修复时间并限期修复,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任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八条 管线建设单位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单位未向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移交有关档案资料及其电子文件的,依照建设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由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移交,依法可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移交的,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查明测量,所需费用由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承担。

第五十九条 因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或移交工程档案资料不及时、不齐全、不准确而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查询和取得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资料以及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而擅自组织施工,损坏地下管线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按以上第五十七条处理。

第六十条 建设规划、测绘、市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是指本市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包括桥梁、隧道和其他附属设施。

第六十二条 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军事专用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逾期未申报债权的法律后果与权利救济

陈召利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但是,债权人逾期未申报债权的,是否视为放弃债权,我国法律并未明文规定。逾期未申报债权既可能是由于债权人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公司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不加区分一概认为“逾期未申报债权的,视为放弃债权”,显然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十分不利。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法释〔2008〕6号,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二)》)的规定,简要讨论公司解散清算过程中逾期未申报债权的法律后果与权利救济。
  一、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前补充申报债权
  《公司法解释(二)》第13条规定,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报债权,无论其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公司清算程序尚未终结——即清算报告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完毕,债权人均可以补充申报债权,清算组应予登记。但是,补充申报的债权的清偿将会受到限制。
  根据《公司法解释(二)》第14条的规定,债权人补充申报的债权,可以在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中依法清偿。除非债权人因重大过错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的外1,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不能全额清偿,债权人有权主张股东以其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予以清偿。债权人或者清算组,以公司尚未分配财产和股东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不能全额清偿补充申报的债权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后损害赔偿
  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即清算报告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完毕后,债权人因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赔偿,并不意味着其权利必定无法得到任何救济。
  法谚有云:“任何人不得从其违法行为中获利”。《公司法解释(二)》第14条规定的限制不应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清算组未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将公司解散清算事宜书面通知全体已知债权人,并根据公司规模和营业地域范围在全国或者公司注册登记地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进行公告,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赔偿,那么在公司清算程序终结后,债权人依然有权向清算组成员主张对因此造成的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知的债权人必须直接书面通知,而不能简单以公告方式代替;对于未知的债权人或者因地址变化无法直接通知的债权人才可以采取公告的方式予以通知。只通知不公告、只公告不通知和既不通知也不公告均属于未依法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的情形。
存在疑问的是,如果清算组依法进行清算并注销完毕,而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赔偿,是否视为放弃债权?笔者认为,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应视为债权人放弃债权。只要该债权尚未超过诉讼时效,债权人应有权要求公司股东以其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予以清偿2,这也符合公司法关于“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基本原则。如果债权人对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存在过错,应当承担因此增加的费用。当然,这有待于司法实践的检验。

注释:
1、笔者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14条的规定持有异议,该条规定未区分已知债权和未知债权,过分保护公司和股东利益,使债权人负担过重的义务。笔者认为,应区分以债权是否已知为标准区别对待:(1)如债权人补充申报的债权为已知债权,不应受第14条规定的限制,即已知债权无论是否申报,清算组均应当将其列入清算,与所有的已知债权平等受偿。因为已知债权是债务人确切知悉债权的种类、性质、金额的债权,若清算组以债权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申报为由否认其债权的效力将有违诚实信用原则。(2)如债权人补充申报的债权为未知债权,第14条中的“但债权人因重大过错未在规定期限内申报债权的除外”规定也有失偏颇,综合考量和平衡股东利益和债权人利益,无论债权人是否存在过错,债权人均应有权要求公司股东以其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予以清偿,如债权人存在过错,应使其承担因此增加的费用较为妥当。
2、参阅《澳门商法典》第325条第1款规定:“清算完结经登记后及公司消灭后,前股东须对公司在清算时未顾及之公司债务负连带责任,而该责任仅以从分割清算结余而收取之金额为限,但不影响有关无限责任股东制规定之适用。”


陈召利 www.law-god.com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的通知(附英文)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的通知(附英文)
国税发[1994]59号
1994年3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为了保证新税制的顺利实施,规范增值税的管理,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实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制度。1993年11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明电〔1993〕052号明传电报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发给各地。现印发给你们,请继续遵照执行。 附件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
附件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略)
附件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专章印模(略)

附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办法
一、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一般纳税人),均应依照本办法向其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一般纳税人总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分别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二、一般纳税人是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包括一个公历年度内的全部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和企业性单位(以下简称企业)。
下列纳税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
(一)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以下简称小规模企业);
(二)个人;
(三)非企业性单位;
(四)不经常发生增值税行为的企业。
三、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标准的小规模企业,会计核算健全,能准确核算并提供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纳税人总分支机构实行统一核算,其总机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但分支机构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其分支机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在办理认定手续时,须提供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其总机构为一般纳税人的证明(总机构申请认定表的影印件)。
由于销售免税货物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全部销售免税货物的企业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四、经税务机关审核认定的一般纳税人,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并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对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五、新开业的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企业,应在办理税务登记的同时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税务机关对其预计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暂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其开业后的实际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重新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条件的,可继续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条件的,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
六、已开业的小规模企业,其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应在次年一月底以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七、企业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应提出申请报告,并提供下列有关证件、资料:
(一)营业执照;
(二)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三)银行帐号证明;
(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上款第四项所列证件、资料的内容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八、主管税务机关在初步审核企业的申请报告和有关资料后,发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企业应如实填写《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企业填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一式两份,审批后,一份交基层征收机关,一份退企业留存。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表样,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
九、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审批权限,在县级以上税务机关。对于企业填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应在收到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核完毕。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在其《税务登记证》副本首页上方加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确认专章,作为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证件。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确认专章印色统一为红色,印模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CIRCULAR CONCERNING THE PRINTING AND ISSUING OF THE MEASURES FORRECOGNIZING TH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15 March 1994 Coded Guo Shui Fa[1994]No. 059)

Whole Doc.
To the tax bureaus of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and to the tax bureaus of various cities with independent
plann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tax system
and standardize management of value-added tax,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has decided to institute the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s
recognition system. On November 20, 1993,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issued the Measures for Recognizing th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in the form of an openly transmitted
telegraph coded Guo Shui Ming Dian [1993] No. 052 to various localities.
The text is hereby printed and issued to you, please continue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Appendix I:
I. Measures for Recogniz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dinary Value- Added
Tax payer
II. Table of Recogniz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III. Recognition of the Special Seal and Stamp of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omitted)

Appendix I:
Measures for Recogniz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I.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rdinary tax payer) shall all follow these measures to perform procedure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ordinary tax payer with the tax competent
authorities at the location of his enterprise.
Ordinary tax payers whose general sub-branches are not in the same
county (city) shall apply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tion of
ordinary tax payer with the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at the locations of
their respective organizations.
II. Ordinary tax payers refer to the enterprise and units of an
enterprise natur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enterprises) whose annual
sales amount: on which value-added tax shall be levie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nnual taxable sales amount, including all taxable sales
amounts within a year of Gregorian calendar), exceeds the standard for
small-scale tax payers as stip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he tax payers listed below do not belong to ordinary tax payers:
(1) Enterpris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mall- scale enterprises)
whose annual taxable sales volume does not exceed the standard of
small-scale tax payer;
(2) Individuals;
(3) Non-enterprise units;
(4) Enterprises not frequently have the taxable conduct related to
value-added tax.
III. A small-scale enterprise, which has an annual taxable sales
volume that does not exceed the standard and which has a sound accounting
system capable of accurately calculating and providing a tax amount on
sales items and a tax amount on purchase items, may apply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tion of the ordinary tax payer.
When the tax payer's general sub-branch introduces unified
accounting, if the annual taxable sales volume of his general organization
exceeds the standard of a small-scale enterprise, but the annual taxable
sales volume of his branch does not exceed the standard of a small-scale
enterprise, then his branch may apply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tion of ordinary tax payer. While performing the recognition
procedures, he shall provide the certificate (the photocopy of the
application recognition form of his general organization) showing that the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in the location of his general organization has
approved its general organization as an ordinary tax payer.
Because value-added tax special vouchers are not to be issued for
goods old tax free, therefore, an enterprise which sells goods all tax
free shall not perform recognition procedures for ordinary tax payer.
IV. Ordinary tax payer who has been examined and approved as such may
calculate the taxable amou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Article 4 of the Provisional Regulations on Value- Added Tax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may use the value- added tax special
vouchers.
For the tax payer who conforms with the conditions for ordinary tax
payer but who does not apply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zing
ordinary tax payer, the taxable amount shall be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alue-added tax rate in relation to the sales volume, the tax
amount on the purchase items shall not be deducted, nor shall value-added
tax special vouchers be used.
V. Newly opened enterprises which conform with the conditions for
ordinary tax payers shall apply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zing ordinary tax payer while performing taxation registration. If
its estimated taxable sales volume exceeds the standard for a small-scale
enterprise, the tax authorities shall temporarily recognize it as ordinary
tax payer; after it opens for business, if the actual annual taxable sales
volume does not exceed the standard a small-scale tax payer, it shall file
another application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tion of
ordinary tax payers. An enterprise, which conforms with the conditions as
set in Clause 1 of Article 3 of these Measures, may continued to be
recognized as ordinary tax payer; if it does not conform with the
conditions set in Clause 1 of Article 3 of these Measures, it shall be
disqualified as an ordinary tax payer.
VI. If the annual taxable sales volume of a small-scale enterprise,
which has opened for business, exceeds the standard for a small-scale tax
payer, it shall apply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zing
ordinary tax payer before the end of January in the following Year.
VII. An enterprise which applies for performing the procedures for
recognizing ordinary tax payer shall file an application report and
provide the following related certificates and materials;
(1) Business license;
(2) Related contracts, statutes and agreements;
(3) Bank account number certificates;
(4) Other related certificates and materials required to be provided
by tax authorities.
The contents of the certificates and materials listed in item 4 of
the above clause shall be determined by the provincial-level tax
authorities.
VIII. After initially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the application report
and related materials of the enterprise, the competent tax authorities
shall issue the Application Recognition Form of the Value-Added Tax Payer,
the enterprise shall accurately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Recognition Form
of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The Application Recognition Form of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filled in and reported by the enterprise
shall be in duplicate. Afte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ne copy is handed
to the grass- roots tax organization, and the other copy shall be returned
to the enterprise for preservation.
The pattern of the Application Recognition Form of the Value- Added
Tax Payer shall be drawn up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IX.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ower over the recognition of
ordinary tax payer resides in the tax authorities at and above the county
level. With regard to the Application Recognition Form of Value-Added Tax
Payer filled in and reported by the enterprise, the tax authoriti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hall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within 30 days from the day of receipt. For those
who conform with the condition for ordinary tax payers, the special seal
acknowledged the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shall be affixed on top of
the first page of the copy of the Tax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which
shall be regarded as the certificate by which to obtain and purchase
value- added tax special vouchers.
The ink paste for the special seal recognizing Ordinary Value- Added
Tax Payer is set in a unified red color, the die shall be made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Appendix II:
Table of Recogniz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dinary Value-Added Tax
Payer
Applicant: (Seal) Application Time: Year____ Month____ Day____
-------------------------------------------------------------------
Address Telephone Postcode
-------------------------------------------------------------------
Business Scope
-------------------------------------------------------------------
Economic Nature Number of Employees
-------------------------------------------------------------------
Bank of Deposit Account Number
-------------------------------------------------------------------
19 Year's |Sales Volume of Goods Produced Sales Volume of
Material |Processed
(10000 yuan)|& Repaired Goods Wholesale & Retail Sales Volume
|Total Taxable Sales Volume Fixed Asset Scale
---------------|---------------------------------------------
Calculating |Number of Specialized Financial workers
Situation of |Category of Setup
Accounting & |Account Books Whether the
Finance |Purchase & Sales Tax
|Volume Can Be Accurately
|Calculated
---------------|---------------------------------------------------
Remarks |
---------------|----------------------------------------------------
Opinions of County-
Opinions of Grass-Roots
Tax (Seal) (District-) Level Tax
(Seal)
Departments
Departments
-------------------------------------------------------------------